2025年5月17日至18日,第九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余庆・松烟站)暨第一骑游小镇第十四届自行车邀请赛将在贵州余庆县松烟镇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标杆赛事之一,本届比赛不仅延续了“体育+旅游”的特色模式,更迎来多位亚洲冠军选手助阵,看点十足。
亚锦赛金牌选手空降赛场竞技水平再升级!
在今年4月25日举行的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中,中国运动员以主场作战之势掀起“夺金风暴”,共获得9金7银7铜的好成绩。
在团队接力赛中,中国队派出米久江,伍志帆,王婷,王胜,王志皓,张粉粉,最终斩获团体接力赛冠军。在男子个人精英赛上,米久江夺得冠军。袁金伟获得铜牌。女子精英组决赛,伍志帆,梁正兰,李洪凤包揽前三,U23男子组由王胜,谢道超,陈星斩获前三。U23女子组由王婷,扬毛措,雷莹斩获前三,青年男子决赛由严涛、王志皓斩获冠亚军。青年女子组比赛由杨明雪,张粉粉,者琪获得前三。速降赛中,中国运动员冼嘉朗获得男子青年组的第3名。在淘汰赛上中国队男子吕先景夺得冠军,袁金伟获得亚军,女子组由高远攀,梁正兰,马彩霞斩获冠亚季军。
本次第九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余庆・松烟站)暨第一骑游小镇第十四届自行车邀请赛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男子青年组冠军严涛、亚军王志皓,女子青年组冠军杨明雪的重磅加盟(不参与本次赛事排名)。他们在亚洲赛场上展现出了超强实力,此次来到“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将与众多自行车爱好者切磋技艺,进一步点燃赛道激情,他们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赛事观赏性,也为年轻选手提供了近距离学习的机会,更能激发更多人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与追求。
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中国健儿夺金时刻。
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男子青年组冠军严涛将参加本次比赛(不参与排名)
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女子青年组冠军杨明雪将参加本次比赛(不参与排名)
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男子青年组亚军王志皓将参加本次比赛(不参与排名)
赛道设计独具匠心尽显“中国第一骑游小镇”魅力
贵州松烟镇自2008年起深耕骑行文化,其赛道以茶山为核心,融合了蜿蜒山路、茶园绿道与湖光山色。本次赛事延续了往届“环湖骑游+山地越野”的经典组合,其中8公里环湖路线风景旖旎,专业山地赛道则涵盖陡坡、沟壑等复杂地形,考验选手技术与耐力。本次比赛的松烟镇二龙茶山园赛道,选手骑行于连绵起伏的茶垄间,俯瞰碧波粼粼的湖泊,途经白墙青瓦的黔北特色村落,形成“自然风光 + 人文景观”的独特视觉体验,既考验选手的竞技能力,又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贵州山地自行车“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显成效
近年来,贵州省体育局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在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组建、教学科研等方面与高校开展合作,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体育俱乐部力量,通过举办“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等赛事,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渠道,为储备优秀自行车后备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例如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全国首家综合性自行车文化主题公园,并获批“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为全省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训练条件。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体育俱乐部力量,通过举办“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等赛事,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渠道。从市体校到俱乐部,从高校到跨项选拔,贵州省山地自行车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以来,贵州一直在山地自行车运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故事从我们耳熟能详的“贵州车王”陆正虎开始,这位山地运动的“老前辈”在2006-2011 年蝉联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冠军,在2010-2016年跨项训练山地自行车项目斩获获20场全国(业余)山地自行车赛事冠军,为贵州的山地运动递出一张惊艳的名片,之后他又转战幕后,成为自行车赛事举办者、担任贵州省山地自行车队总教练;再到之后的“中流砥柱”米久江,他先后斩获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山地自行车男子越野赛冠军、杭州第19届亚运会山地自行车男子奥林匹克越野赛冠军、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男子精英组冠军;再接着就是“青年代表”王胜,他先后拿下2024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团体接力冠军、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团体接力赛冠军、2025年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越野赛U23男子组冠军;在以上“老中青”三代的传帮带下,又涌现了像严涛、王志皓、解道超、陈星、杨明雪等“第四代”接班人,他们在国内赛场、国际赛场上均拿出了漂亮的战绩,未来,还有更大的舞台在等待着他们!
“老前辈”陆正虎早年在赛场上拼搏
“老前辈”陆正虎把自行车的快乐传递给乐越来越多的人
“中流砥柱”米久江在国际赛场上绽放
“中流砥柱”米久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骑行中来
“青年代表”王胜还在不断奋进中
此次第九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余庆・松烟站)暨第一骑游小镇第十四届自行车邀请赛,无论是从赛事本身的精彩程度,还是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亦或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对自行车运动推广、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播的意义,都值得我们热切关注。它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贵州体育发展、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展示的重要窗口,也将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